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问题原因:
(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
(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二遍。
(3)配好的油漆没有静置一段时间,油漆粘度高,气泡没有消除。
(4)一次性施工过厚。
(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
(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7)环境温度湿度高;
(8)木材含水率高。
解决对策:
(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
(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二遍;
(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
(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过20μm。
(6)使用*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的配比施工。
(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2、问题原因:
(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4)油漆粘度过高。
(5)油漆配比不恰当。
(6)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
(7)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
(8)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
(9)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3、解决对策:
(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
(4)较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
(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
(8)参考针孔的对策。
(9)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特点
性能
(1)遮盖力:遮盖力通常用能使规定的黑白格掩盖所需的涂料重量来表示,重量越大遮盖力越小。
(2)涂膜附着力:表示涂膜与基层的粘合力。
(3)粘度:粘度的大小影响施工性能,不同的施工方法要求涂料有不同的粘度。
(4)细度:细度大小直接影响涂膜表面的平整性和光泽。
特点
(1)耐污染性
(2)耐久性:包括耐冻融、耐洗刷性、耐老化性
(3)耐碱性:涂料的装饰对象主要是一些碱性材料,因此碱性是涂料的重要特性。
(4)较低成膜温度:每种涂料都具有一个较低成膜温度,不同的涂料较低成膜温度不同。
美国*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接触油漆的工人中,早老性痴呆病率显著升高。而且近些年来很多劳动卫生学资料表明:长期接触苯系混合物的工人中,再生障碍性贫血罹患率较高。
刷痕
1、问题现象:在漆膜上留有刷毛痕迹,干后出现一丝丝高低不平的刷纹,使漆膜厚薄不均。
2、问题原因:
(1)涂料的粘度过高、稀释剂的挥发速度过快。
(2)在木制品刷涂中,没有顺木纹方向平行操作。
(3)选用的油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油刷保管不善使刷毛不齐或干硬。
(4)被涂表面对涂料的吸收能力过强,刷涂困难。
3、解决对策:
(1)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2)刷涂施工时,应先顺木纹方向进行头遍涂料的刷涂。
(3)要选用较软的油刷,理油动作要轻巧。油刷用后,应用稀释剂洗净并妥善保管,刷毛不齐的油刷应尽量不用。
(4)用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封闭,然后再刷涂底漆和面漆。
(5)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选用合适挥发速度的稀释剂。
(6)发现有刷纹时,应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并用干净的碎布清理灰尘,然后再刷涂一遍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