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它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问题原因:
(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2)环境湿度过高;
(3)施工表面、容器、油漆中混有水分;
(4)稀释剂挥发太快;
(5)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分没有清除干净;
(6)对于黑胡桃木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
(7)油漆施工过厚;
(8)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
解决对策:
(1)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12%以下;
(2)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
(3)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
(4)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
(5)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
(6)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
(7)使用*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8)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别是用水磨时。
问题现象: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
2、问题原因:
(1)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较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
(2)刷涂面漆时操作不*,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3)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4)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
(5)前后两遍涂层不配套。
3、解决对策:
(1)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2)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防止反复刷涂。
(3)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4)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刷涂。
在此类材料之所以称涂料不称油漆,更多的是由于油漆品种及类别的发展所致,是因为油漆名称已涵盖不了行业现有的各类产品,而涂料一词可全部覆盖行业的各类产品,使用涂料名称更准确、更科学。
反射隔热涂料抑制太阳辐射热、红外辐射热和屏蔽热量传导,其热工性能优于其他绝热材料。要想达到高的热反射率,必须选用高折光系数的颜料,但颜色对热反射率有很大影响,通常随着明度的降低,热反射率下降。
反射隔热保温涂料和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具有防潮、防水汽的**功能,可阻碍水汽冷凝,可防止被绝热体表面的氧化(如钢管、锅炉等),同样重要的是,在接触到潮湿环境时其隔热性能不会下降。